贩卖青蛙的行为涉及多重法律风险,具体性质和法律责任如下:
一、法律属性与违法性
非法买卖受保护野生动物野生青蛙属于国家三级保护动物,根据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》,其捕杀、贩卖、运输、收购等行为均被明确禁止。若涉及人工养殖的青蛙,需确保其来源合法且符合《野生动物保护法》相关规定。
可能触犯《刑法》
若贩卖青蛙数量达到20只以上,或采用禁用工具、在禁猎区/期猎捕等方式,可能构成“非法狩猎罪”或“非法经营罪”。但需注意,普通市民贩卖少量青蛙(如用于宠物或食用)通常不直接触犯刑法,仍可能因无证经营或扰乱市场被行政处罚。
二、具体法律责任
刑事责任
- 非法狩猎罪: 根据《刑法》第三百四十一条,非法狩猎20只以上或使用禁用工具/方法,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,并处罚金。 - 非法经营罪
- 无证无照经营:
若未取得相关资质擅自设摊销售,可能被工商部门查处,要求停止经营、没收违法所得,并处以罚款。
- 售卖受保护动物
:林业部门可没收非法捕捞的青蛙,并处以罚款。三、补充说明
“卖崽青蛙”现象:部分“卖崽青蛙”实际为玩具或装饰品,若无实际青蛙交易,可能不构成贩卖受保护动物罪,但可能涉及无证经营或虚假宣传。
免责声明: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【贩卖青蛙属什么行为】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的,请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立即处理,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通知我们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,谢谢!